經過了越來越多場比賽,心境會越來越不同。為什麼有句老話,叫做「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」?
我有一場比賽是對到後來曾站上職業拳擊擂台的對手。這位學長的氣息,跟我比較像。與校隊出身的選手截然不同,相同的地方是拳威、速度。第一回合我原本還能稍微鎮定一點對敵,但中場休息後,第二回合我的腳像釘住一樣,那是一種恐懼(疲累也參雜在其中,畢竟已經在工作了,沒有全心全意在練,第一回合差不多了。),怕被打。回合的休息時間我也沒什麼在注意我的助手在做什麼,就是坐在椅子上,回味第一回合,然後鈴響,繼續比賽而已。
而以前大學的時候,也有遇過一些學長、同學、學弟,當教練後自己的學員,居然會「主動攻擊我的拳套」,而不是直接攻擊我。他們的想法有幾種,第一個是「不知道怎麼打」,再來是「怕被打,所以一直打拳套,不想要讓對方出拳」,以及「怕對方打太大力,所以我也打很小力」、「不想被打,所以也不打人,等練習時間過去」等等。恐懼會讓自己的靈敏度下降、動作會變得可判斷、無法冷靜對敵。連教練、助手在身邊講什麼,有時候都聽不見。所以從選手這端來說,有哪些是在比賽前應該要能夠真正地執行出來的?在比賽時遇到什麼情境要怎麼去處理?從教練端來說,在比賽前要讓自己的選手知道什麼東西?準備期遠比比賽的當下還要重要,但我們只能夠竭盡所能幫助選手,最後的一哩路,完賽,還得讓選手自己來。
這個系列,到這邊就先告一段落了,希望對觀看此文的選手與教練有所幫助。
#健康也是一種投資,讓我們一起努力替身體積攢更多財富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